白馬王子
經典童話故事如《白雪公主》、《灰姑娘》和《睡公主》等風靡全球,百聽不厭,我想任誰也曾陶醉於這些童話故事中,尤其是女性,女人特別喜愛這些故事。經歷了重重艱苦後,終得幸福果子的女主角們,是我們所羨慕的。我們也希望自己能如她們般幸運,即使在情路上受盡傷害,也可嚐得幸福的滋味。我不清楚男人曾否期待白雪公主的出現,卻肯定女人大都曾期待白馬王子的來臨。
騎著白馬的王子,是公主們的英雄。他們的造訪,意味著公主們惡夢的終結,意味著快樂的開始,意味著共渡餘生的另一半。現實中,沒有男人會騎著白馬來訪,我們也不會痴痴等待白馬的出現。然而,那一位王子,卻沒有褪色。
聽說,前年上映的《公主復仇記》中有這樣的一句對白:「這個世界不會有白馬王子,只有仆街,和扮王子的仆街。」多有趣的話﹗男士們看了聽了,會否不是味兒呢?
愛情路上,甚少人是幸運兒。得到過、失去過、努力過、珍惜過,最後還是要放手。到底是苦了自己,苦了別人。男人不是白馬王子,這是肯定的。若我們認為男人是白馬王子,也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,因為白馬王子代表著?對完美。男女大不同,男人是仆街,我們亦然。男人幹盡各種女人憎惡之事,女人又何嘗不是如此?只是,但求大家也體貼一點、誠實一點。可是,我們都單純地祈求對方對自己坦白,換來的不過是謊話連連。
長大了,漸漸明白我們都不是完人,所以男人都是仆街。既然他們全是仆街,我倒想選擇一個真正的仆街,也不要一個扮王子的仆街。真正的仆街至少可讓我看到他最內裡的一面,接受與否,我總算真真正正地了解這個人。即使他不解溫柔,即使他四處「溝」女,即使他毫不上進,他也是個我認識的男人。只怕那些扮王子的仆街,外表包的是糖衣,內裡卻是致命的病毒,殺人於無形,即使賠了性命也不可杜絕。
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並非一時三刻可以建立,給至愛的欺騙玩弄,那種割心的痛,永生不滅。給扮王子的仆街欺騙後,女人們自然成了驚弓之鳥。他日真的碰上某人,也揮之不去。
你以為她還想念他嗎?她不過是對男人們極之失望罷了。
扮王子的仆街們,趕快摘下那過時的面具吧﹗
還是,你們也認為扮公主的婊子們很吸引呢?
騎著白馬的王子,是公主們的英雄。他們的造訪,意味著公主們惡夢的終結,意味著快樂的開始,意味著共渡餘生的另一半。現實中,沒有男人會騎著白馬來訪,我們也不會痴痴等待白馬的出現。然而,那一位王子,卻沒有褪色。
聽說,前年上映的《公主復仇記》中有這樣的一句對白:「這個世界不會有白馬王子,只有仆街,和扮王子的仆街。」多有趣的話﹗男士們看了聽了,會否不是味兒呢?
愛情路上,甚少人是幸運兒。得到過、失去過、努力過、珍惜過,最後還是要放手。到底是苦了自己,苦了別人。男人不是白馬王子,這是肯定的。若我們認為男人是白馬王子,也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,因為白馬王子代表著?對完美。男女大不同,男人是仆街,我們亦然。男人幹盡各種女人憎惡之事,女人又何嘗不是如此?只是,但求大家也體貼一點、誠實一點。可是,我們都單純地祈求對方對自己坦白,換來的不過是謊話連連。
長大了,漸漸明白我們都不是完人,所以男人都是仆街。既然他們全是仆街,我倒想選擇一個真正的仆街,也不要一個扮王子的仆街。真正的仆街至少可讓我看到他最內裡的一面,接受與否,我總算真真正正地了解這個人。即使他不解溫柔,即使他四處「溝」女,即使他毫不上進,他也是個我認識的男人。只怕那些扮王子的仆街,外表包的是糖衣,內裡卻是致命的病毒,殺人於無形,即使賠了性命也不可杜絕。
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並非一時三刻可以建立,給至愛的欺騙玩弄,那種割心的痛,永生不滅。給扮王子的仆街欺騙後,女人們自然成了驚弓之鳥。他日真的碰上某人,也揮之不去。
你以為她還想念他嗎?她不過是對男人們極之失望罷了。
扮王子的仆街們,趕快摘下那過時的面具吧﹗
還是,你們也認為扮公主的婊子們很吸引呢?
5 Comments:
最近,我重看小王子一書,這是第二次。第一次是數年前, 因為是問同學借的, 草草看了故事的內容, 便還了。這次, 因為只在早上乘車時看, 看得慢但卻仔細, 還有空間思想當中的意思。
我想說的是一本名著和一本張小嫻的書的分別。前者看來淺白, 但內裡豐富且有意思, 多看几次也不會悶。後都看來複雜, 內裡毫無變化, 看一次已夠。所以自中學, 再沒有看她的書。
想想她寫的(尤其散文),同社評沒有兩樣,只是她把重點放在男女感情上。人們看了,只會贊成或反對, 不能有什麼體會, 也不會思想它的內容, 因為她的意思已經很明顯。
我看的書不多, 也不是研究文學的?家, 沒有資格批評別人的作品, 我只希望你不要寫像張小姐般的文章。
ton amie:
小王子這本書我也看過,故事簡單,表達的卻豐富。張小嫻的我也看過,千篇一律,毫無新意。一本好書,可以是經歷時間的磨折,也可以是讓人得到共鳴。
現代人生活節奏迅速,甚麼也一閃即逝。很少人有空間或願意花時間來思想一本書。張小嫻的小說,也許就是這樣。簡單而淺白,不需花太多的精神,匆匆地看過了,得到了,管它有沒有意思。愛情小說,就是讓人得到剎那間的共鳴便可。
我們從不會期待張小嫻的小說能體發我們甚麼,因為她的書只是記錄一個虛構的平常故事,發生在你與我與他或她之間。這些我們都經歷過,或是經歷中,愛情的隱私不容別人加半句言語。只是,別人偶爾的一兩句話或一個故事,能引起共鳴,這是作者的幸運,也是人言語之貧乏。贊成或反對或體會,都不重要,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,我們不會因一本愛情小說而改變自己的信念。
我看的書也不多,我也沒有資格去批評別人的作品。客觀點說,張小嫻的文筆淺白,沒有意境,難以讓讀者們有想像之空間。然而,相對於其他二三流的創作者而言,張之作品倒是不錯。
自古中國文人追求作品能與天地萬物自然合一,能創造意境,讓讀者在咀嚼文字後有思想和想像的空間,這是所謂的再創造。一部不朽的文學作品,正正是作家和讀者們一起的創作。
ton amie,我不斷努力,但求自己的作品不只流行文學。也許,我的文章有如張小嫻之文章般索然無味,令你失望。然而,我還得慶幸妳的支持。只盼人生的閱歷多些,豐富我的作品。
每次看你的文章,都可以找到一些警句,有點不虛此行的感覺。就如今次你的回應?有:“只是,別人偶爾的一兩句話或一個故事,能引起共鳴,這是作者的幸運,也是人言語之貧乏。”
張小?的書如何淺白簡單,我不在此論,不過我卻覺得古龍的書更適合你這句話。
我用文章抒發感情,卻不用文章發泄情緒。深宵糊言,罪過罪過。
你好幸運,已經擁有你的讀者群了~
文章不老,難矣。
只是在表達感受之餘,還要保持下筆時的距離感,很重要。
還是很感謝你們。
Post a Comment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