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July 24, 2005

我們這一代

前幾年,因打算寫一個關於五、六十年代的故事而搜集了不少當年的資料,也看了不少舊香港的書。只是一直沒有落實計劃,故事也只好擱在腦中。
舊的東西﹐總有一份無形的魔力,教人著迷。上了年紀的人,懷舊是自然;我們這一代,懷舊是為何?有人說,我們這一代喜歡懷舊,是因為我們無根。
我們這群夾在中英狹縫中的年輕人,既不是英國人,也不是中國人。這句大膽話並非想拼棄中國人的身份,也不是渴望成為英國人,只是我們從沒有與任何一方有過親密的接觸。也許,這是我們稱自己作「香港人」的原因。也斯曾言:「今天的香港青年,實在是活在這兩種幻象之間,又時常以其中一種幻象為現實。」
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,我們沒有一種可以完全地跟隨的生活方式和文化。我們在強調中國傳統禮教的同時,又重視西方的民主自由,於中西文化禮儀的衝擊下,我們得自己去尋找一套屬於自己的生活文化,然而,我們又不知這套文化是對是錯。欠缺一個明確的仿傚或反抗對象,欠缺一套可循的完整生活方式,我們這一代,不論是贊成或反對,都似是一片空白,沒有迴響。面對一種又一種的價值觀,面對混濁不清的社會,要找著一點憑藉,變得模糊。
我們的上一代,貧窮而快樂。他們因生活艱困而懂得珍惜所有,他們因親歷苦澀而願意關愛別人。我們的父母和長輩們,沒有學士文憑,但他們的學識教養,卻有過之而不及。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傳統文化,世世相傳,到了我們的這一代,雖未至煙消魂散,然僅殘存。
自九七回歸以後,至今已有八年。我們這一代,繼續在尋覓與反思中以求得屬於自己的身份和位置。
滄海桑田,歷經萬千變化。我們這一代,到底還要走一條很長的路……

5 Comments:

Anonymous Anonymous said...

係呢,您有無興趣睇&研究後殖民文學呀
細佬

1:25 AM  
Blogger Jo said...

都有興趣,有冇好介紹?

8:15 PM  
Blogger Gi Lam said...

jo
可以一看董啟章的歷史小說,他擅長把本地歷史與幻想結合, 或可你一點靈感
:p

3:05 PM  
Anonymous Anonymous said...

“我們的上一代,貧窮而快樂”
我們上一代,貧窮就真貧窮了,至於是不是人人都快樂,實在難說。誠如作者你所言到,現在人都愛懷舊,都愛說從前的好。從前真的都好?又好到甚麼程度呢?記得某次城市論壇上,有人說過:“現在的人都說以前的大學生優秀,但當時的大學生又何嘗不覺得他們的前輩更優秀呢?”
也許懷舊是中國人的特性,不分時代的。每時代都有它獨有的“懷舊風”。從前的物質生活沒現在豐富,是事實。卻不見得精神生活就不貧乏。好與壞,全在主觀的心,不在客觀的事實,總之“代代有本難念的經”。
到底是港英還是特區,我沒有這種煩惱,但我們從沒與任何一方有過親密的接觸,卻是實情。文化的無根,亦是國學的延存,滄海遺珠,得來不易。
信是江山有才俊,今日騷壇惟使君。

12:27 AM  
Blogger Jo said...

Small O,
也許,懷舊是中國人的特性,也許,每個時代都有它獨有的懷舊。我同意那城巿論壇的人所言,我們都覺得前輩們比我們優秀。
對住國學的延存,我真怕香港這彈丸之地空間太少。還是你結尾那句好:「信是江山有才俊,今日騷壇惟使君。」

10:13 PM  

Post a Comment

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[Atom]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