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集

Wednesday, July 26, 2006

我真的愛書

今年的書展,其中一晚營業至凌晨二時,由於從晚上十時開始便免費入場,因此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湊熱鬧。我,是其中一人。
先到書店去把心儀的書籍翻一遍。擬定好書目後,入場買書便方便些。怎料會展前那條川流不息的「人龍」是如斯嚇人﹗未進場先排個多小時。同行的友人紛紛撤離,最後只剩下我堅持到底。
在等待的過程中,其中一名友人問:「為甚麼你今晚非進不可?不過是買書罷了。今晚買不到,明天可以再來。」我偏偏執意而行,非買不可,為的除了是那一丁點的折扣外,更重要的是,我真的愛書。
小時候,我不愛看。後來,漸漸長大,竟著了魔般欲罷不能。即使再忙,也要有一本在手。尤其在思緒絮亂之時,書本更是成了我的安慰。
人生匆匆數十年,有多少時間讓我們去細味歷程。瞥見卻來不及感受,有時我們連自己也忽略。生活若是麻木得像蛀掉了的牙,那也不過是枉過。
騰空看書是一種樂趣,是一種認識,更是一種肯定。透過閱讀,我找到了恆久的消遣:透過閱讀,我認識了古今中外不少知己好友,縱然經歷各有不同,但畢竟殊途同歸,我那快與不快,跟他們沒半點差異;透過閱讀,我更肯定自己即使如何盲目地營營役役,即使如何被外間的動力牽著走,我的人生總還有一點別的,可以嚮往,可以尋求,可以寄託。

Wednesday, July 19, 2006

在家打書釘

今天讀報時留意到這一則故事:
話說台灣一名小六男生離家出走,日間到商場試食填肚子,晚上在公園棲身,一星期後才有人報警被送返回家。但小男生在外時並不是四處流蕩,反而去蹲書店,把《席慕容詩集》、《哈利波特》全六集看完。
若發生在香港,我們的小學生又會怎樣?
當然,我不否認任何地方也會有好事壞事,只是香港這彈丸之地,天生就缺乏了一點讀書的風氣,電子遊戲比文字吸引。
我一直想找個機會到台灣去,尤其想到誠品書店去「參拜」。廿四小時如便利店般營業的書店叫人趨之若鶩。我一直有失眠的習慣,每當睡不著時都盼望香港有一間如誠品般的書店,好讓我徹夜未眠時能到那裡打打書釘,消磨過剩的體力。然而,盼了那麼多年,我明白香港的經營成本太高,要辨一間書店已經相當不容易,更何況是廿四小時呢?
唯一的解決方法是讓自己的房間變成書店。因此,每逢有餘錢時都會買下數本不同種類的書籍,以備不時之需。如此一來,便可半夜在家打書釘。
我自是明白這不過是阿Q精神,但總算是一個方法。